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这决定了资本要往利益高处走。近日,记者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企业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专利研发申报工作,在研发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连年增加投入——
“我们公司于2013年投产,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创新,但此前对专利并没有过多关注。”5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银雀路附近的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郭洋对记者如是说。
安徽省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经营的企业。郭洋说,重视创新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处行业为稀土永磁新材料行业,本身技术门槛就比较高,需要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来赢得市场,但对于“专利”,此前公司上下的看法是:“专利一堆也没用!”
“近几年截然不同了。”郭洋提起目前公司对专利研发申报的重视程度,用了“格外上心”来强调。“这几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连年增长,2016年是400多万元,201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700多万元。在研发人员上,公司130多名员工,专业从事研发的有16人,占比超过10%,同时,公司还出台奖励政策,发动所有员工参与专利研发。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就是希望在专利上不断取得突破。”
同瀚海新材料一样,该区的安徽五粮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十分重视“专利”。用该公司董事长程茂基的话说,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高档饲料生物原料研制生产的企业,五粮泰生物可以说是依靠“专利”起家,并且近年来一直对专利研发及转化“初心不改”。
“2013-2014年期间,公司曾在专利转化过程中‘折戟’,当时我们希望将‘五粮肽’这一运用了3项专利的新产品批量生产,但忽略了一个问题——专利技术需要和生产设备、流程等方面磨合,最终导致1吨产品中有多达200公斤次品,因此亏损了近1年时间。”五粮泰生物品控总监郭彦林说,但这一时期,公司并没有放弃,更没有考虑回归传统技术生产的老路,而是继续顶住亏损压力,终于在2014年8月走出了“磨合期”。
以上是关于《六安开发区:一纸专利如何变成“真金白银”》的知识产权信息及科技资讯。如你在科技项目申报以及申请商标、专利、版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商业计划书、投标文件撰写、项目申请等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139-6519-1860。